Art & Design, News, Taiwan
Leave a Comment

與部落共創,蛻變新生的林產工藝《Breathing Crafts 凝鑄芬多精:來自森林的工藝》12.24-12.26

工藝源自生活,以人為本。部落的傳統智慧多與森林共榮,而當代設計師則帶有不同的工藝觀點、視角,在雙方的共創合作中,相互磨合成長,融入森林的呼吸,創作出每一件作品。

《Breathing Crafts 凝鑄芬多精:來自森林的工藝》特展由文化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共同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簡稱:工藝中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林務局永續山村共同主辦。著眼於臺灣擁有豐富的林產資源與原住民部落文化生態,以延伸林產物價值及深度發展部落美學與文化兩點為目標,推展結合部落工藝和設計師的部落林產工藝發展計畫。

依據各個部落的文化與當地林木資源,設計師團隊與部落共同完成富有該部落獨特生活型態的工藝產品或旅遊體驗。在共創的過程中,設計師們學習部落的工藝智慧及永續材質運用,激發出新的產品設計靈感,並探索設計的不同可能。同時,也透過部落見學探訪拍攝紀錄,介紹原住民族使用林產工藝產業現況,將這些文化「轉譯」成可看見形體。部落在地的人們也透過外部的擾動,重新審視家鄉林產資源的價值,不僅豐富部落原有的生活文化美學表現,也帶動微型產業或深度旅遊觀光發展,創造永續價值及觀光旅遊內涵。

本次計畫受林務局農村再生基金計畫補助,由工藝中心媒合了外部設計師與部落,經由雙方的合作共創,以工藝產品或影像的方式讓林產物蛻變出新生的樣貌。藉由這些凝結了部落與設計師們心血的作品,將台灣森林健康美麗象徵,如同把芬多精帶到每個人的身邊。一同走進《Breathing Crafts 凝鑄芬多精:來自森林的工藝》特展,感受臺灣富饒的林產資源與部落文化之美,呼吸吐納源於大地森林的自然氣蘊吧!


「⼭裡、海裡、林裡2021 」本質創作室 X 臺東都歷部落

打造時尚的月桃新品牌「都歷月桃」

阿美族語為編織的「Torik」都歷部落;西面海岸山脈、東臨太平洋,林裡溪流擁有豐富的植物與「生命之溪」。於東海岸的土壤,孕育著月桃、棉花、竹、藤、林投等豐富的林間資源。善於產品、工藝設計的「本質創作室」與都歷當地的「臺東縣原住民旮部融岸文化教育促進會」,於都歷部落與台北兩地共同研創,提出以月桃葉材料為主,輔以皮革、竹、五金配件的「都歷月桃」品牌及系列設計:月桃葉胸針飾品、竹・月桃提籃、月桃肩背包,3系列。透過異材質的搭配提升功能性與裝飾性,奠定善於月桃葉材料處理與編織的都歷品牌基礎,以工藝設計結合品牌規劃,期盼共創部落傳統工藝生活時尚化。


「部落林產寵物友善家具開發計畫」有禮設計 BeHoomie X 臺東石山部落

使用國產材與阿美族工藝,融合現代美學的寵物商品

阿美族石山部落以月桃、稻草繩等相關材料之編織技藝工法聞名。此次與有禮設計之寵物友善家居設計品牌BeHoomie的合作,試圖結合部落技藝雙方品牌故事與台灣國產木材,設計一系列「寵物友善家具/配件」;結合雙方擅長之工藝,共同設計創造出「個性邊桌、愜意邊桌與部落寵物牽繩」三款作品。愜意邊桌、個性邊桌結合國產桃花心木與栓木,輔以石山部落精湛的月桃編織工藝,不僅呈現出富有工藝特色的產品造型,亦滿足產品之特色:人與寵物共享、共用的產品機能。部落寵物牽繩,透過部落的雕刻文化結合現代的設計風格,使其成為一款帶有原民特色同時具有現代美學體驗的特色寵物牽繩。


「TJUMAQ  -回家,回山上的家」糸島織物創作社 X 臺東新園部落 拉日革安工坊

重現排灣獵人敬愛山林的精神,與部落共同創造露營新品牌

「樹林間,循光而起行。」

TJUMAQ,排灣族「家」的發音,山為獵人生活及傳承之處,日出而作、以山為家,使用圖騰呈現生活樣貌。新園部落的拉日為獵人家族,從山林的時刻變換、動物覓尋植物的習性來因應山中生態。糸島織物以排灣族狩獵精神進行商品企劃,開發系列商品:山林刀具砧板組、山林收納包、雙向斧頭、搖搖杓共四件商品。使用漂流木及傾倒的植木為材料,以獵人敬愛的山林精神為中心思想放入露營用品,期待民眾在進行山林活動的同時,認識在地文化及植材。整合雙方的工藝專長,從異材質結合、植物染色等方面來與部落工藝互動,規格化商品,提供產品量化的可能性。


「餐桌上的風景 – 串聯部落美食與藤編工藝」凌晨工作室 X 宜蘭金岳部落

泰雅黃藤技藝的傳承與部落共創,讓餐具成為在地旅遊的新體驗

凌晨工作室與南澳泰雅族的宜蘭金岳社區的合作,打造研發以藤編工藝為主軸的器皿。走進部落,從向部落耆老學習黃藤材料如何採集、處理、編織開始;再透過新生代竹籐編老師解構傳統技法後,一步步指導,建立部落成員對於編織工藝的自信心。產品中融合傳統背簍十字編、六角孔編、南澳泰雅族藤編背簍的特色”ㄇ”型把手等,藉由新設計的工藝物件,提升部落用餐的體驗,透過部落美食傳遞文化意涵。


「原生嶼林-泰雅生活用品培訓發展計畫」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X 谷關泰雅部落

重新審視泰雅文化,轉譯與傳承泰雅編織與雕刻

台中市台中市和平區原住民部落擁有非常豐富的林業竹木及編織資源,泰雅口簧琴、泰雅編織、泰雅傳統服飾,這些都是和平區泰雅族人心心念念之所在。「原生嶼林living forest」的計畫,透過「何謂靈性自然」的意義去思考,什麼是人們感覺親切、生來如此、並希望相伴日常、甚至一同成長的器物,自產品外型及意義上延伸出感性的況味。使用泰雅織布常見材料苧麻材料,並以圖紋形象顯現泰雅族織布與族人、山海、土地、成長靈性以及價值核心的重要鏈結。從素材選用至加工、包裝銷售皆以環保及綠設計的概念執行。


「FAHEI 法潶塔山」華豐廣告 X 阿里山來吉部落 不舞作坊

傳承鄒族人與自然森林的智慧,開發在地特色木材藝品

FAHEI為杉木的鄒語,塔山是鄒族聖山。鄒族人認為的真正樹為台灣杉,有著鄒族神靈與人立約的七彩顏色。FAHEI塔山的概念靈感也來自於此,寓意人最終將回到大山的擁抱。因台灣杉材料以疏伐、修枝為主取得不易,本次計畫中最常使用的材料為香樟還有肖楠。成品以部落餐廳需求和生活工藝為主進行開發提案,取用生命豆、占卜鳥、山豬等在地文化元素進行創作。依循部落工藝經驗,希望可以保有傳統文化並連結部落工藝耆老,設計規劃塔山下的鄒族來吉村自然工藝產業,並結合專業開發療癒、淨化、撫慰人心、除穢、食具、小物等一系列產品。


「部落蘵人-山林的創造力」 夏和光影像有限公司 X 拿鞘Nature X iyas黑色雋永工坊 X 原裳工作坊

以影像轉譯部落文化與工藝的故事

部落的生活工藝是臺灣多元文化重要的元素之一,隱匿於平凡生活,卻於大山大海之間川流不部落的生活工藝是臺灣多元文化重要的元素之一,隱匿於平凡生活,卻於大山大海之間川流不息。「部落蘵人-山林的創造力」一片,針對部落常使用的月桃葉鞘、構樹皮、檳榔葉鞘等自然纖維材質,作為影片拍攝主題;以「自然、山林、在地、設計」作為想要探討的本質。除了希望帶領民眾一探「拿鞘Nature」、「iyas黑色雋永工坊」及「原裳工作坊」的在地工藝耕耘外,跨界導入設計師謝欣翰、趙天麒及筑子於部落進行「傾聽」與「交流」──傾聽是一種尊重在地脈絡,交流則是產出的一種生活風格和態度──透過雙方相乘過程找到「部落植(蘵)人」精神,讓更多人認識到充滿創意的部落工藝,並以部落影片從旁紀錄,掀開部落文化藝術、創作過程的神秘面紗,讓屬於原住民溫暖的形、色、質,感動城市裡的每個人。

《Breathing Crafts 凝鑄芬多精:來自森林的工藝》
展期:2021年12月24日 (五)10:00  -12月26日(日) 17:00
成果發表交流會:12月24日(五) 10:00
地點: Fashion Weekend Cafe(臺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展場營業時間:10:00-19:00)

參與團隊(排名不分先後) : 
本質創作室 X 臺東都歷部落(臺東縣原住民旮部融岸文化教育促進會)
有禮設計 BeHoomie X 臺東石山部落 (有限責任台東縣東海岸原住民社區合作社)
糸島織物創作社 X 臺東新園部落(拉日革安工坊)
凌晨工作室 X 宜蘭金岳部落(宜蘭縣南澳鄉金岳社區發展協會)
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X 谷關泰雅部落(台中市和平區谷關社區發展協會)
華豐廣告 X 阿里山來吉部落(不舞作坊)
夏和光影像有限公司 X 拿鞘Nature X iyas黑色雋永工坊 X 原裳工作坊

指導單位:文化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林務局 永續山村
策展團隊:寧淨國際 NinJin

‧ ‧ ‧

Artravelab 藝旅實驗室是一個「藝術、設計 x 在地」的平台,主要提供台灣、日本以在地文化為底蘊的藝術、設計資訊。按讚追蹤藝旅實驗室社群,獲得最新藝文情報!

Facebook

Instagram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