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Design, Artravelab, Event, Taiwan
Leave a Comment

【12月必看藝術展覽推薦】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開展、北師美術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北投文物館「竹久夢二特展」等5檔精選展覽與節慶!

12月除了認真過聖誕節以外,許多跨年度大展覽也即將展開!藝旅實驗室編輯部本月也替喜歡看展、參與節慶的朋友們精選了5檔12月必看展覽,從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甘露水大現身於北師美術館,到一年一度必朝聖的台南《龍崎光節:空山祭》。拿出行事曆記下這個月必看的精彩展覽吧!

◆台北/北師美術館
2021.12.18-2022.04.24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1921年10月,黃土水以《甘露水》獲得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入選,此作以蚌殼中昂然向上的少女,宛如自黑暗中走向世界,堅強舒緩的容姿象徵著臺灣文藝復興時代的將臨;同月17日,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發起人蔣渭水在發表〈臨床講義:名為臺灣的病人〉(1921)一文,診斷臺灣罹患「知識的營養不良症」,須藉由文化運動醫治,而推動文化運動的組織即是臺灣文化協會。

藝術家追索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以文藝抵抗的路線繼續延伸文協精神直到戰後。在迎接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週年的2021年,各場館皆推出文協百年紀念活動,從國家影視廳致憤青影展到台南臺文館百年情書特展全島大串連,北師美術館將目光著眼於時代脈,試圖穿越作品美學風格與藝術家自身歷程,定錨於其成長的年代,探索其時代特質,藝術家何以從中迸發力量,得以奮不顧身追求藝術,以此建構臺灣文化面目。

‧ ‧ ‧

◆台北/中正紀念堂1展廳
2021.12.18-2022.04.05
#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

由慕夏基金會策劃的「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以阿爾豐斯.慕夏作品中繾綣柔美的「線條」作為策展主軸,共分五大展區「慕夏風格的靈感泉源」、「慕夏的繪畫技巧和傳達美學」、「慕夏風格的藝術語言」、「新藝術運動的復甦與反文化運動」及「漫畫的新走向及其美感探究」,展出逾200件展品。除了慕夏經典畫作、真跡手稿,更有影響其創作的收藏品,本次展覽亦邀請7位日本及6位台灣漫畫家和繪師加入展出,分享他們的「慕夏美學」創作。

‧ ‧ ‧

◆台北/北投文物館
2021.12.03-2022.06.05
#浪漫1920s – 竹久夢二的視界

日本大正時期(1912-1926)是一個民主自由、女性意識覺醒,短暫卻繁華的年代,被稱為「大正浪漫」。而具體體現大正浪漫的代表人物,就是有漂泊抒情畫家美譽的竹久夢二,除了因為其以抒情方式描繪的理想女性與追求藝術和浪漫的時代氛圍相符合外,大正時代也正是夢二最活躍的時期。

夢二筆下有著憂鬱大眼、白皙長頸的和服美人畫,更讓他成為風靡一時的日本大眾畫家,此特殊風格更被稱為「夢二式美人」。非學院出身的他,在雜誌插畫、書籍裝幀與詩文創作等領域,不僅引領一股時代潮流,也影響了之後許多藝術家。本次展覽與日本收藏竹久夢二作品的權威機構港屋株式會社合作,以展示百件夢二作品及照片文獻為中心,輔以1920年代受其影響的日本大正時代大眾文化產物,以及影響竹久夢二作品的新藝術風格下的西洋藝術品,呈現夢二所生活的浪漫年代。

‧ ‧ ‧

◆嘉義/嘉義文創園區、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嘉義製材所、嘉義市立博物館、嘉義舊監獄
2021.12.24-2022.01.02
#2021台灣設計展-嘉義市#以城為家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與社會價值轉換,從產業到生活的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之間,皆存在著共生共存的樣貌,及和諧又矛盾的狀態。「設計」正是扮演其間轉化調和的要角,從人本的需求出發,透過城市的獨特性與設計專業性連結,藉由設計力梳理城市,以多元面向重新編輯地方,打造城市品牌。「台灣設計展」的核心價值在於不斷提升全民設計美學,深度結合產官學研之資源,搭起產業、設計師、民眾及政府單位等多方面向之橋梁,使整個城市成為一個美學舞台。

近年來,大眾將目光移向地方,在地城市考現學蔚為風尚,每一個人都在找尋心中的故鄉。嘉義市,像是一座台灣原鄉城市的縮影,從文化記憶、城市尺度到款待精神,嘉義市處處展現「家」的概念。

2021台灣設計展在嘉義市,以「家意 ‧ 以城為家 City as Home」,重塑一座具歸屬感的桃城,復興南來北往的驛站精神,發揮東道主的真誠款待,深掘、創造與再現家的意義,讓每個到來的人,都能從內而外的滿足成為回家/回嘉的客人。

‧ ‧ ‧

◆台南/虎形山公園
2021.12.25-2022.02.28
▲⟁#龍崎光節:空山祭-惡地伏流 ⟁▲

等待潛伏的力量 : 在看見之後。」伏流是看不見的存在,當社會處於疫情之中,事務停滯、延期、等待無可避免之際,有些人開始傾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乾裂的惡地底下蘊藏的豐富水源,終將在某處以湧泉的方式噴出,澆灌生命。

「空山祭」開辦之後,許多人告訴我們 : 期待每年活動的到來,也期待未來地方上的發展;而全球在疫情下的特殊狀態,讓此一期待放緩腳步,等待成為一種必然。在2021年5月全台灣大缺水的危機中,牛埔農塘和伏流水被提取,供應了居民的生活,也揭示了過去未雨綢繆的環保公民、社區協會等大小團體曾經付出過的努力。無論是對這個時代、對身處的地方、對自己。「只要向內探索,終有潛能如伏流般可以去找尋,也有等待豐收的一日」這正是本屆「空山祭:惡地伏流」藝術祭的核心。

撰文整理:藝旅實驗室編輯部

・・・

Artravelab 藝旅實驗室是一個「藝術、設計 x 在地」的平台,主要提供台灣、日本以在地文化為底蘊的藝術、設計資訊。即刻按讚追蹤藝旅實驗室社群,獲得最新藝文情報!

Facebook

Instagram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