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See, Report, Taiwan
Leave a Comment

以光為引,找到棲身的一隅天地《棲息在光中》2021寶藏巖光節03.27-05.09

今年度的寶藏巖光節於3月27日至5月9日開展。2021年寶藏巖光節《棲息在光中》運用策展搭建出各族群對山城聚落的想像。以「光」為媒介訴說故事,跟隨著寶藏巖的文史軸線,踏著腳下的光,在蜿蜒的小路上循著層層堆疊的線索,自藝術與生活交織的景緻中,找到棲身的一隅天地。

首圖來自藝術家蔡宜婷之作品《等高落差》

跨校協作工作營《機槍堡廣場》

本次展覽概念《棲息在光中》源於「家」的構想。
家的感覺,可以被傳遞,也因空間或物件而觸動記憶與情感。某地是家,某人也可能是家;家延續著生命,也含著對於出發與回歸的想望;家屋的建造回應著地形、氣候和自己的需求,形成了融匯在山坡形貌中的聚落。因此,本屆光節以三個視角為命題:

「個體之思」、「家屋之形」、「自然之境」

邀請13組藝術團隊,包括洪鈞元、顧廣毅、洪梓倪、陳家翊、林瑜亮、張乃仁、王宇光X微光製造、林明彥、蔡宜婷、莊志維、姚仲涵、輕量級-跨校協作工作營、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觀照藝術創作中對「家」的不同定位,從自身家族記憶與個人生命的角度,也從個體在多維的空間資源中、在群集中所處的生態棲位,詮釋人與環境之間的多變狀態與關係。

▮藝旅實驗室編輯精選

姚仲涵的《光電獸#21-痕跡掃描》

姚仲涵的《光電獸#21-痕跡掃描》為寶藏巖的點起了一串藝術的燈。藝術家經由思考作品與斷面建築群的關係,讓原本蒼白的房舍形成一面錯落高聳的場景,在聲光的演繹與綠色植物的環抱下,宛如天然的劇場。
另外,藝術家也準備了搭配作品的燈光秀(每六分鐘左右循環一次),觀賞者可掃描QR CODE,戴上耳機聆聽音樂,坐在對面的長椅好好欣賞這個美麗的風景與展演。

莊志維《河光》

莊志維的《河光》採集寶藏巖的水文背景,以柔軟的薄膜素材隱喻脆弱與消逝的過往。
以照片難以呈現這件作品第一印象給人震撼。用光條所呈現流逝的河水,換了觀看角度以後,感覺真的像是一直在流動的水流,倏忽即逝又飄忽不定的美麗,是編輯部私心最愛的作品,強烈建議一定要到現場親身感受!

王宇光X微光製造《捺撇》
王宇光X微光製造《捺撇》

王宇光X微光製造的《捺撇》乍看像是隨便塗抹的墨跡,仔細了解才知道竟然是舞者在紙上表演過後的痕跡。除了墨跡紙所創作的燈光裝置藝術,藝術家也將舞者跳舞繪製作品的過程錄影投影在裝置上。融合表演藝術、影像、書寫紀錄的多元表現形式令人印象深刻。

陳家翊《未知的場域系列:寶藏巖計畫》

陳家翊在《未知的場域系列:寶藏巖計畫》中以植物圍繞工地場域影像的場景,突顯人類棲居環境中人工與自然交相混雜的曖昧與未知狀態。

顧廣毅作品《變態的正常,正常的變態》

顧廣毅作品《變態的正常,正常的變態》以科學家的研究理論為基礎,從不同角度觀看人類與非人生物之間的異同。如同生態系統,聚落也動態地在時間的推移中一直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和演替之中。

蔡宜婷《永恆的變量》
林瑜亮的《藍天、綠地與被固定的場所》

▮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系列作

趙紫廷、林志駿《漂眠》
趙紫廷、林志駿《漂眠》

趙紫廷、林志駿的《漂眠》,以水管當基底打造圓形房屋。屋內有一朵一朵的雲裝置及藍綠藻培育的魚缸與假人,中間落下的水和光投影都是動態流動的。作品以圓形房屋及假人象徵寶藏巖與藝術家的關係。在造型上很有未來感,令人驚艷。和場地的搭配也很有意思。

滕謙《體驗》

滕謙《體驗》充滿叛逆感和自我意識。作者邀請觀者進入「我」的細胞,用「我」的眼與耳,感受世界,探討當下。

▮藝旅實驗室編輯部觀展心得

穿梭在寶藏巖的小巷,爬上爬下看一間又一間的藝術作品。給人的感覺不遜於到瀨戶內海看藝術季的感覺。雖然有很多作品比較抽象,但是聽完講解後就可以發現每一個作品都呼應了主題《棲息在光中》。這裏的光,來自於創作者自身的家族記憶或是個人生命角度,抑或是生活中所見的風景中所會遇見的光、玻璃上的光影變化,或是用來隱喻大自然的消逝,探討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非常推薦大家來留半天來這裡好好享受藝術與風景。可以按照官方地圖的路線,天還亮時先觀看室內的展品,晚上在到戶外看大型裝置。

2021寶藏巖光節《棲息在光中》

展期:03.27-05.09  11:00-22:00(週二至週六)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入場方式:免費入場
藝術總監:李曉雯
展覽策畫:王正馨

撰文整理:莊寧、施文
圖片提供:寶藏巖光節策展單位、莊寧

・・・

Artravelab 藝旅實驗室是一個「藝術、設計 x 在地」的平台,主要提供台灣、日本以在地文化為底蘊的藝術、設計資訊。即刻按讚追蹤藝旅實驗室社群,獲得最新藝文情報!

Facebook

Instagram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