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The Artist, his Collaborators, their Exhibition, and three Venues)」由楊俊與芭芭拉.史戴娜(Barbara Steiner)共同策劃在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展出,以群集式個展邀請了國內外11組藝術家共同參與,強調公眾任務的重要性,展至3月31日。楊俊本人導覽於3月19日舉行。
首圖-《楊俊,Jun Yang,杨俊(紅字)》,楊俊,木頭250X500公分,2019-2020年,圖像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你曾經在網路上搜尋過跟你同名同姓的有多少人嗎?想像他們生活在那個城市?從事甚麼樣的工作呢?出生於中國、幼年便移居至維也納的藝術家楊俊,居住和工作於維也納、橫濱以及臺北三地,跨文化的生活背景讓他體驗到個人姓名經過不同語言翻譯後,似乎複製出不同的「分身」,個人從單數切換到複數,這樣的經驗成為他近年創作所關注的議題。
是個展也是聯展,楊俊三部曲之一
「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個展系列,始於楊俊於2018年在首爾的善宰藝術中心舉辦的「總觀視角」,那既是一次作品的總梳理,也是用回溯和反思的角度,去著墨「回顧」對藝術家的意義。延續這樣的思路軸線,該展於隔年(2019)發展成在奧地利格拉茨美術館的「藝術家,作品,展覽」一展,並將反思的主體從個人轉移到體制機構的範疇。也就是說,在探究作為一位藝術家的意義之餘,進一步思索加諸在藝術家與其作品上的期待,讓展覽本身變成一個論題。
這個思維在臺北有了進一步的擴充,這次在當代館展出的作品由楊俊與芭芭拉.史戴娜(Barbara Steiner)共同策劃,參與這項群集式個展的眾人包括:Christopher Adams和蔣慧仙、艾文.鮑爾/buero bauer、奧利佛.克利佩爾、松根充和、西村祐貴、Topotek 1、千鳥藝術,以及與楊俊的英文名撞名的另一位Jun Yang──向這位現居舊金山的韓裔藝術家的邀展之舉,使楊俊解構個展定義的意圖不言自明。
因此,「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是個展也是聯展,分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和關渡美術館以不同樣貌呈現,而本展的第三種表現形式已於TKG+ Projects展出至一月底。這個展覽的三種版本分別有著不同的獨特脈絡和相應重點:當代館的版本強調展覽的公眾任務和當代館的公共空間面向,據此,諸如兒童和成人工作坊、教育推廣組和藝術家導覽活動,及展覽相關講座及討論活動等,自展覽策劃之初即成為本展的重要構成元素。
特寫一:同名但不同 《Jun Yang會見Jun Yang》

「身份」的曖昧變化與多重性,一直是楊俊的創作軸心。此作是他2015年於廣州的時代美術館展覽中,尋找名字叫「Jun Yang」的人所留下的合影。他們五位的外文姓名拼音都是「Jun Yang」,但將拼音轉換回字型時,卻很難判斷jun是哪個字、哪個意義與聲調。名字在不同社會文化中所帶來的各種「轉譯」與「誤讀」,使楊俊思索個人意識在社會文化中的建構過程,我們的身份與我們是誰的想法息息相關。
特寫二:藝術作品也可以是會消失的《皇帝的冰》《在地底下埋了一千公斤冰塊的藝術家》

楊俊與西村祐貴合作,空間裝置尺寸因空間而異,2020年,圖像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本展間是一個說故事的工作坊,展示了數本兒童繪本與造型立牌。從中國古代一則關於「冰」的傳說出發,到楊俊受邀在奧地利雕塑公園創作一件作品時,他選擇創作一件短暫存在的計畫:將一塊一立方米的冰塊裝在木箱中,等到春天節再將冰塊重新挖出,以此對照雕塑「永世」存在的古典觀念。為了此項計畫,他邀請日本童書插畫家西村祐貴為書本繪製插圖,並將此繪本作為雕塑計畫的作品畫冊,以取代傳統的作品圖錄。
特寫三:重新建構過去場域的未來可能性《我們說著代碼語:紅、藍、白》

數位輸出119 x 84 公分,2016年,圖像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位於台北市中心的舊空軍總司令部是二戰和後來臺灣由國民黨軍隊統治時期所留下的歷史遺產,轉型為文化場域時請楊俊為其啟動計畫構想一件作品,主要包含「紅、藍、白」三部分。
紅:漆在總部大樓外牆的紅白相間格紋,是全世界的民用與軍用航空站用來標示機場裡障礙物的圖案。
藍:地面上漆了六條代碼似的藍線,各自通往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時期會被使用的六棟大樓。
白:移除具有廣告功能的白色燈箱。
關於楊俊
楊俊1975年生於中國,四歲時隨家人移居維也納,成為跨文化背景下成長的第二代移民,目前居住和工作於維也納(奧地利)、橫濱(日本)和臺北(臺灣)三地。他流動的成長經歷、身分的轉換經驗,以及創作的探索轉型,作品往往顯露出自己的故事,具有強烈的自傳性色彩。擅長以視覺藝術、裝置藝術及跨領域創作來剖析關於不同文化之中,多重且複雜的身分政治、公共性與機制,以及文化轉譯與國家認同等議題。展出經歷包括:光州雙年展、臺北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歐洲宣言展等。2007年移居臺北,為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共同發起人之一。
相關教育活動
配合展覽規劃,欲參加以下活動請事先至官網線上報名,並配合當代館相關報到手續。🔗報名連結
系列講座(邀請不同場域的藝文工作者,與藝術家楊俊展開對話)
第一場|3/6(Sat.) 14:00-16:00
主 題|一場對話的展開
與 談|岳鴻飛(Robin Peckham)/台北當代聯合總監
第二場|3/7(Sun.) 14:00-16:00
主 題|什麼是展覽?
與 談|黃建宏/關渡美術館館長、陳泰松/藝評人
第三場|3/13(Sat.) 14:00-16:00
主 題|世界所有的顏色
與 談|克里斯多夫•亞當斯(Christopher Adams)/攝影創作者、程式工程師
第四場|3/14(Sun.) 14:00-16:00
主 題|和楊俊一起游泳
與 談|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專任教授
第五場|3/21(Sun.) 14:00-17:30
主 題|不破不立—台北當代藝術中心(TCAC)十年史
主持人|鄭美雅/策展人、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共同創辦人
與談人|TCAC義工群
第六場|3/27(Sat.)-3/28(Sun.)13:00-15:00/15:30-17:30
主 題|針尖上的馬拉松—機構快跑!
主持人|鄭美雅/策展人、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共同創辦人
與談人|TCAC義工群
第七場|3/31(Wed.) 14:00-16:00
主 題|一座城市裡的三個展覽(閉幕場)
講 者|楊俊
楊俊專場導覽
中文場|3/19(Fri.) 14:00-15:30、英文場|3/26(Fri.) 14:00-15:30
《皇帝的冰》故事導覽
第一場|3/20(Sat.)10:30-11:30
講 師|楊俊/展出藝術家
對 象|3-8歲之親子觀眾,限額15組
第二場|3/28(Sun.)14:30-15:30
講 師|沈諠婈/聲音魔法師
對象|國小一-四年級學生,限額20名
在美術館裡的畫畫課/展演工作坊(目前均已額滿)
第一場|03/07(Sun.) 14:00-17:00
第二場|03/14(Sun.) 14:00-17:00
第三場|03/21(Sun.) 14:00-17:00
第四場|03/28(Sun.) 14:00-17:00
更多作品請見:
參觀資訊
- 展覽時間| 110年2月6日至110年3月31日 (2/11-2/15新年休館)
開放時間|週二~日 10:00~18:00,且售票當日17:30停止售票。週一休館 -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 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 票價|一般票50元
採訪編輯:吳佩珊
責任編輯:廖品淨
圖片來源:台北當代藝術館
Artravelab 藝旅實驗室是一個「藝術、設計 x 在地」的平台,主要提供台灣、日本以在地文化為底蘊的藝術、設計資訊。即刻按讚追蹤藝旅實驗室社群,獲得最新藝文情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