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試啼聲的石卷 Reborn-art festival 為日本地方型藝術祭開啟了新的局面,同為音樂家策展的札幌國際藝術祭的聲光動態體驗,也讓觀眾難忘。在2017年藝術祭數量高峰後的2018年,藝術祭有什麼改變?有日本地方藝術祭始祖之稱的【2018 新潟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動向也備受矚目!〈文末有2018日本藝術祭列表〉
乘著2016年瀨戶內海藝術祭的熱潮,2017年日本北從札幌、南至鹿耳島都有藝術祭、藝術慶典的蹤跡,此活動多半是塑造城鄉的藝術文化形象為目的,有些則是透過藝術創作進行社區營造。這些新創的藝術景點、角落,也成為獨特的地標、或是成為地景的一部分,也透過旅客的口耳相傳、拍照打卡漸漸的擴散出去,讓一個原不起眼的小角落,或是鮮少有旅人蹤跡的地方,多人許多人駐足的痕跡。

石卷市區內閒置空間再利用成為藝術作品展覽處。
由於前年度內並無造訪在日本所有的藝術慶典、藝術祭、藝術造村等活動,以下的排名比較,僅限於個人親自造訪的地點,包含長野縣信濃大町北阿爾卑斯山藝術季、神奈川縣橫濱三年展、群馬縣中之条雙年展、札幌國際藝術祭、宮城縣石卷 Reborn-Art 藝術季,並不包含未曾造訪的千葉縣市原art x mix藝術祭、石川縣株洲奧能登藝術祭等。
若以旅遊娛樂程度做排名,個人認為札榥國際藝術祭表現最亮眼,北阿爾卑斯山藝術季、橫濱三年展也值得讚賞。就以札幌國際藝術祭來說,因為藝術祭舞台就在市中心附近腹地廣大的藝術重鎮,如札幌芸術の森野外美術館、モエレ沼公園等,因此讓整個藝術祭散發出巨大的藝術文化能量。

札幌野外美術館佔地7.5公頃,陳列74件大型藝術作品,其中以福田繁雄|椅子になって休もう|1990年的作品最為著名
然而,讓札幌國際藝術祭更為亮眼的是,是陳列在市街區的藝術作品。這些藝術作品不在公園、藝廊裡,而是隱身在繁華街道裡的巷弄,像是廢棄辦公室、陪酒卡拉OK坐檯、柏青哥樓上、媽媽桑酒吧等,讓人有很不可思議的感覺。這些特別場域的藝術作品,也不僅於是靜態的作品而已,很驚豔的是結合了許多機械式的機關、聲光效果,讓五感瞬間打開。

粉紅色陪酒卡拉OK站裡設有DOMMUNE SAPPORO!的影音作品。
其中最驚豔的是藝術家堀尾寛太的作品 《補間》,他在這一間即將解體的老屋裡將各種奇形怪狀的道具相互連結,一樓入口的鐵門、二樓閃爍的燈管、全黑的地下室都佈滿了機關,聲音、光、運動、位置的能量在此空間互相轉換。

堀尾寛太在すすきの繁華節的廢棄大樓AGS 6・3ビル裡,地下室入口的標示提醒著若有心臟疾病的人請慎重考慮進入的標示。
動態影片請看:
另外,在梅田哲也的作品《わからないものたち》,集合了生活物件、不知為何的廢棄物,創造出獨特的聲光音體驗。生活用品集合的創作,在各大藝術祭都十分常見,然而老實說,有些作品雖有獨特的理念,但若為經過妥善處理,會難以讓旅客(多為藝術初學者)領會,這也是藝術祭大眾化、平民化時最常遇到的糾結點。

梅田哲也的作品《わからないものたち》用一些廢棄物成功呈現出獨特的美感,其中印象深刻的有這個錢幣形狀的櫃檯、以及旋轉的爆炸針線球等
整體來說,2017札幌國際藝術祭讓人重新認識這座約150年的年輕都市,諸多作品中濃濃的幽默感、不思議的聲光影動態效果,體現了身為音樂家的策展人大友良英當初的理念——「讓不懂藝術的人,也能發出『哇!?這是什麼!』 的驚喜」,也讓人回想起他的代表作「小海女主題曲」,裡面輕快的管弦樂節奏,帶給每個人滿滿的能量。想要複習音樂者請點以下影片:
更多藝術祭照片可見此 2017 Sapporo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
更多札幌國際藝術祭的紀錄,可翻閱此完整的手冊。(封面為策展人大友良英以及飾演小海女的能年玲奈 のん)
另外,從藝術祭活動使命之一的鄉鎮形象營造的角度來看,石卷的 Reborn-art Festival 可說是遙遙領先,北阿爾卑斯山藝術祭、橫濱藝術祭也表現不錯。Reborn-art 厲害之處,在於選址在311大震災後受災最嚴重之一的石卷市。
以漁業、海產加工業為主的石卷市,當初經海嘯一掃之後,可說是面目全非,死傷也是宮城縣裡的冠軍。經過數年市府與各大團體的努力,石卷市街道已慢慢重建,到處都可看到當時志工們留下的壁畫,該市現在也有許多新進的咖啡廳、共同工作空間、餐廳等,假面超人雕像、博物館也重回崗位。
然而,以嚴格角度來說,雖然有這些設施、鄰近的自然資源,這裡仍舊很難稱作是個「觀光地」,因為放眼望去,不少地方仍在建設當中,三不五時還會看到墳墓群。但是,很多藝術作品就矗立在這些受傷結痂之處,且很多作品的創作理念都是跟災難記憶相關。

キュンチョメ 的作品口述311當時的過程

總是創造驚喜、不確定性的藝術家團隊「目」,這次的作品《repeition window》竟然是在一台移動的貨櫃車裡,讓觀眾瀏覽石卷最真實的風景
最能體會石卷特殊身份的當下,就是在造訪Chim↑Pom的作品。這件作品的位置在墳墓區前,並望向海嘯襲來的港灣,作品本身則在一個負10度的冰庫裡,短暫的幾秒鐘就讓人體驗到一種強烈的恐懼、寒冷、以及不安。
然而,隨著巴士繞完杜鹿半島、再回到市街區,並聽完一場在地音樂會後,對於石卷的情緒、態度已從負面的瘡痍、破碎等,轉換而成一股凝結、重生的力量,這正是柔軟卻堅強的藝術的力量。

名和晃平在杜鹿半島上的《白鹿》作品,可說是此重生藝術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以音樂家小林武史為主,ap bank* 資金為主發起的 Reborn-art Festival,延續該資金「artisit’s power」的目標,連結許多優秀的音樂家、藝術家、廚藝家等,讓此初試啼聲的藝術祭能以十分破格的方式登場,主辦方也已宣布2019年要再次聚辦。
*ap bank 為小林武史、櫻井和寿、坂本龍一3位音樂家一同出資的小型融資團體,於2003年成立,主要促進環保問題、自然資源開發等議題,從05年開始舉辦ap bank fes音樂祭為該團體募資,2011年311地震後也持續為東北發聲。
更多藝術祭照片可見此 2017 Reborn-art Festival / Ishinomaki, JP .
回顧完2017年重點藝術季後,2018年的藝術祭雖不多,但有地方藝術祭始祖之稱「新潟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會在夏天隆重登場,同一時間在新潟也有以潟湖為主要故事的水與土藝術祭。以下用時間軸來介紹2018年的在日本非首都圈發生的藝術祭.藝術活動。
2018 藝術祭列表
■ 7/14 – 10/8 新潟 水與土藝術祭(水と土の芸術祭2018)
新潟市區潟湖、港口為主舞台|2009年起,三年一次,第四屆|約40件作品
整體期待指數:★★★☆☆

日比野克彦「BOAT HOUSE DOCK YARD[造船所 船の家]」(水と土の芸術祭2015) Photo:Osamu NAKAMURA
■ 7/29 – 9/17 新潟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大地の芸術祭 越後妻有アートトリエンナーレ2018)
里山、梯田盛名的新潟越後妻有一帶|2000年起,三年一次,第七屆|約200件作品公開(約50件為新作)
整體期待指數:★★★★★
更多2018大地藝術祭最新報導,請見 第七屆2018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三年展 !7月29到9月17 為期51天 「人類就在自然之中」
更多藝術祭照片,請見
■ 9/1 – 9/24 山形雙年展(みちのおくの芸術祭 山形ビエンナーレ2018)
以山形市區為中心|2014年起,每兩年一次,第三屆|約25件左右
整體期待指數:★★★☆☆
■ 9/8 – 11/25 兵庫 六甲Meets Art 藝術散步(六甲ミーツ・アート 芸術散歩)
以六甲山為主|2010年起,每年舉辦,第九屆|約40件作品
整體期待指數:★★★★☆
■ 9/15 – 11/11 滋賀 琵琶湖雙年展(BIWAKOビエンナーレ)
以近江八幡市街區上,傳統町家為主舞台|2001年起,每兩年一次,第八屆|60件左右
整體期待指數:★★★★☆
更多藝術祭・藝術旅行即時報導,請關注 Rakko 藝旅實驗室 Facebook 粉絲專頁!
撰文 Article:品淨 2018.4.9
攝影 Photo:Jing Liao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藝術祭官方海報:取自各藝術祭官網
Pingback: 第七屆2018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三年展 !7月29到9月17 為期51天 「人類就在自然之中」 – Rakko
我也有去山形雙年展!實地走訪後的一點小感想 #地酒很重要 https://journeystory.biz/la-jomon-yamagata-biennale-2018/